金鼎配资 “油门”轰到底的智驾宣传,该踩一脚“刹车”了
4月16日金鼎配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其中提到:汽车生产企业需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n近年来,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应用快速推进,让汽车变得更“聪明”,司乘体验更多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据预测2025年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达到65%。然而随着搭载智驾功能车型的交付规模扩大,关于智驾系统的问题也更多浮现。
\n据央视网报道金鼎配资,有用户在行驶过程中开启智驾功能,车辆却径直冲向水泥护栏。有专家表示,这说明智驾技术在商用方面的成熟度仍是行业性问题。这类问题不像手机出bug时重启即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智驾系统的任何失控都有可能危及生命。但一些用户缺少对新技术的完整认知,甚至把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开智驾打盹事件多次登上热搜。
\n当越来越多的智驾事故出现,不少网友认为,用户“应该降低智驾预期、谨慎使用智驾功能”。但实际上,用户对智驾的阈值是被车企喊上去的。一些发布会上,车企高管们甩金句、亮数据,强调“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甚至把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宣传成 “L2+”甚至 “L2.999”,以各种话术夸大辅助驾驶的作用。加上线下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营销术语,都让智驾在用户心中无限接近于安全的自动驾驶。
\n在各路明枪暗箭、踩一捧一的花式宣传中,消费者被“失真的信息”所影响,在不透明的信息差下有可能沦为营销狂欢中的牺牲品。公告的出台,正是为了划定“技术转译”的营销边界。在当前技术迭代快的竞争环境里,无论哪一家车企采用任何技术路径,当前智驾功能仍属L2-L3级辅助驾驶金鼎配资,无法达到真正的自动驾驶水平,因此车企需要明确技术和宣传边界。
\n智驾在国内迎来蓬勃发展的同时,智驾宣传必须纠偏,关于安全性的讨论、智驾配置的营销宣传,以及配套的用户教育、事故中车企责任的界定等必须尽快被摆到台面上。当车企用智驾重塑行业时,更需牢记安全定义底线。与其在营销话术中鼓吹算力,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安全项目。
\n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从“旧标准”到“新标准”实施,其间只有六年时间,这也反映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而监管也要及时跟上的历史规律。
\n同电池安全一样,智驾方面的安全监管同样不容忽视。对于“新手”,车企要普及智驾教育,让用户在使用前对辅助驾驶功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宣传时,车企要保持克制,明确技术边界。相关法律、法规也要及时跟上,清楚责任划分的模糊地带。
\n智驾,原本是想让车企跟用户实现双赢,但倘若一方夸大宣传,一方盲目迷信,则可能变成双输。“油门”轰到底的智驾宣传,该踩一脚“刹车”了。让汽车安全回归“正轨”,才能倒逼车企重视生命。无论如何,真正的智能不能用消费者的生命去试错。
\n特约评论员 焦杨
\n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金鼎配资
万银鼎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